-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容量管理研究2025-2-7
-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失败原因与应对策略2025-2-7
- 手术室体位护理对手术室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形成的影响2025-2-7
- 人性化服务在医院膳食科工作中的应用 2025-2-7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手术后老年患者的影响2024-8-15
- 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预防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的价值分析2024-8-15
- 急诊科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2024-8-15
- 护理风险管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8-15
南京医生研究成果为脑卒中救治添新证
南京医生研究成果为脑卒中救治添新证
南报网讯(通讯员 汪卫东 侯华娟 记者 王婕妤)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成年人疾病死因的第一大元凶,但患者往往难以把握“黄金时间”而错失救治机会。近日,由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刘新峰教授牵头团队联合中国科大附一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证明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为全球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救治患者提供有力证据,解决世界性难题。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组织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当中,后循环卒中约占1/5。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形成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预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
刘新峰教授牵头带领的研究人员,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研究证实,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动脉取栓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刘新峰教授介绍,这是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临床医学随机对照研究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国际认可。
该成果不仅回答了世界性脑卒中难题,更将改变“全球指南”,为未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我国乃至全球的脑卒中防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上一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2/11/4
- 下一篇: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皮肤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202 2022/11/2